“三融入、五相同”构建国际本科生培养新态势
发布时间:02-23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学校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党中央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要求,满足新时代我国公民对海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切实需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16字留学教育重要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三个融入”为核心思路,以“五个相同”为重要抓手,通过校、院形成合力,坚持落实各项举措、强化责任担当,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明确课程设置的导向性、突出活动的多样性、重视榜样的示范性,聚焦学生生活、学生学习、学生成长,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育人新模式,大力推进国际本科生培养新态势。
一、聚焦“生活融入”,推进“全员同食宿、同管理”,实现育人方位全覆盖
一是推动全校学生食宿资源相同配置。为更好地统筹国际本科生于其他类型在校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生活需求,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校、院领导共同监管,在面临诸多困难前提下,通过“一卡通”注册、住宿资源倾斜等举措,将国际本科生纳入学校学生管理序列,切实解决学生在校生活的后顾之忧,保障学生正常生活秩序;二是整合要素资源相同管理。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国际本科生实际情况,参照其他同类院校经验,学校形成了属于“西政”特色的管理方案。学校统筹负责学院具体实施,以校院名义发放学生入学通知书、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建立联动融合互助体系,将国际本科生管理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中,一视同仁,严令禁止差别对接,将融入感、荣誉感、仪式感贯入实践当中。
二、聚焦“学习融入”,推进“全员同学习”,实现育人主体全动员
一是重视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学院领导根据思政教育课程大纲,结合国际本科生情况,优化“大思政”工作格局。学院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通过抓“思政教育”工作推动“国际本科生培养多元化”建设的落实。二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对学业的促进作用。以教育国际化、现代化为目标,以《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依据,对标对表组织建设符合国际本科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套,对教师资质、课程体系、教室资源、图书馆资源配套等各方面纳入学院领导考核方案,通过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立健全奖罚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队伍的积极性,以进一步明确“育人”是教师的“本职”而不是“兼职”,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职责。三是重视学生榜样的朋辈教育作用。通过每周主题班会教育、社会实践锻炼、团委学生会活动举办、大学生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干部、班级优秀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使“朋辈教育”在寝室、班级、年级等基层各类平台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聚焦“成长融入”,推进“全员同参与、同进步”,实现育人过程全贯通
一是充分调动校内公共资源,实现全员同参与。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仪式、从开学典礼到迎新晚会、从军训综合实践到校际运动会,从入学第一课到离校最后一课,将“共同参与”这个理念贯穿国际本科学生在校整个学习阶段。针对大学生思想认知出现的多样性和从众性,以及不同学生阶段的思想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引领,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以确保国际本科学生对学校的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二是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与校友会资源利用,实现全员共进取。坚持将思政教育持续化推进摆在首位,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动态,做好分类分析,并不断优化、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引领全校学生,尤其是国际本科学生,要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做好“服务性”后续工作,学校通过利用校友会平台资源和宣传优势,将“传、帮、带”作用持续推进,形成宣传合力,以加深学校与学生间的纽带联系。